英文名称:Hubei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Smart Hydropower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联合水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单位共同组建的集技术研发、创新孵化和产业升级为一体的湖北省智慧水电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于2021年6月经湖 北省科技厅批准设立。
创新中心依托中国三峡集团,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长江电力)牵头建设,联合中国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三峡建 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中国三峡武汉科创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共同建设。
创新中心作为清洁能源领域引领性技术创新“策源地”,致力于推动 水电前瞻性技术攻关,解决水电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实现 水电创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成为面向行业未来需求,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创新孵化和产业升级为一体的新型省级技术创新平台。
创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共建各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运营创新中心。理事会由共建单位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决策重大事项。
创新中心实行技术委员会咨询制。技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重点技术创新任务等,并对相关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
创新中心设置秘书处,负责创新中心的日常运维和管理,创新中心秘书处设置在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姓名 | 职务 | 时任职务 | 工作单位 |
---|---|---|---|
陈辉 | 理事长 | 副总经理 | 长江电力 |
雷肖 | 副理事长 | 副主任 | 中国三峡集团科技创新部 |
董旭柱 | 副理事长 | 院长 | 武汉大学 |
唐博进 | 副理事长 | 副院长 | 中国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
李友平 | 秘书长 | 主任 | 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马明 | 理事 | 主任 | 长江电力科技创新部 |
官学文 | 理事 | 副局长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王小毛 | 理事 | 总工程师 |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唐辉明 | 理事 | 站长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 |
田斌 | 理事 | 党委副书记 | 三峡大学 |
刘益勇 | 理事 | 副总经理 | 中国三峡武汉科创园 |
刘同宦 | 理事 | 科研处处长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吴凤燕 | 理事 | 副总工程师 |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刘国平 | 理事 | 总经理助理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郭棉明 | 理事 | 副主任 | 中国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 |
李斌 | 理事 | 院党委书记 | 华中科技大学 |
鲍正风 | 理事 | 副主任 | 长江电力三峡梯调 |
耿在明 | 理事 | 副厂长 | 长江电力检修厂 |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工作单位 |
---|---|---|---|
张超然 | 主任委员 | 工程院院士 | 中国三峡集团 |
钮新强 | 副主任委员 | 工程院院士 |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许唯临 | 副主任委员 | 工程院院士 | 四川大学 |
郭生练 | 副主任委员 | 教授 | 武汉大学 |
程永权 | 委员 | 正高 | 中国三峡集团 |
张曙光 | 委员 | 正高 | 中国三峡集团 |
张成平 | 委员 | 正高 | 中国三峡集团 |
李文伟 | 委员 | 正高 | 中国三峡集团 |
戴会超 | 委员 | 正高 | 中国三峡集团 |
姚华明 | 委员 | 首席研究员 | 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薛炳 | 委员 | 首席研究员 | 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王小毛 | 委员 | 正高 |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王乘 | 委员 | 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 |
唐辉明 | 委员 | 教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田斌 | 委员 | 教授 | 三峡大学 |
关洪林 | 委员 | 正高 |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杨强 | 委员 | 教授 | 清华大学 |
汪小刚 | 委员 | 正高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郑声安 | 委员 | 正高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
贾金生 | 委员 | 正高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 |
丁秀丽 | 委员 | 正高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欧阳金惠 | 委员 | 正高 | 中国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
张超然院士??技术委员会主任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中国二十世纪建成的第一座坝高超过200米、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二滩水电站,使中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主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负责解决和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全面负责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的技术工作,主持白鹤滩和乌东德两座超千万千瓦水电站前期筹建阶段的技术工作;为长江三峡工程、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成功建设与投产发电及我国高坝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设计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钮新强院士??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主持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乌东德、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 余项,主持或主参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100 余项,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新时期长江治理与?;ぷ龀隽酥匾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 项,省部级特等奖 9 项,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 5 项,出版专著 9 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FIDIC 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许唯临院士??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す抑氐闶笛槭抑魅危还裨貉晃被嵫Э破酪樽槌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高坝水力学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是我国高坝水力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细观水力学的开拓者;建立了细观水力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高坝泄洪分级防冲防蚀技术和突变段水流控制技术,解决了一批世界级高坝工程中的防冲防蚀技术难题,为高坝工程泄洪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1、2)、省部级一等奖6项(4项排名1,2项排名2)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权发明专利44项,发表SCI论文61篇,专著3部。成果应用于70余项工程,包括我国11座200米以上的高坝工程。
郭生练院士??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挪威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大学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水文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和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国际水文科协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水资源研究》主编,兼任5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编委,4个国际学会会员,5所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回国留学人员,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创新中心成立以来,陆续建设了工程数字化实验室、工控系统硬件研发测试实验室、工控系统软件研发实验室、水电站综合调试及数字仿真实验室、故障模拟高电压实验室、水风光多能互补联合实验室等,有效提升创新中心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定期举办技术论坛、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平台影响力。
?
?
打造水电领域技术和人才高地,建成国际一流的水电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国际知名的水电产业孵化器,为世界水电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模式,构建全球水能共同体。